搜索结果(Search Result),关键词:
在阶级斗争最狂热时期, 我们曾奋力追求平等 王祖锷 我于 1961 年考入北京四中初中;1964 年又考入四中高中。1968 年 9 月,因文革延迟一年毕业离校(当了京西煤矿工人),是号称“老三届”的“老高二”学生。 我在...
只是当时已惘然 口述/礼平 采访/王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,触及红卫兵运动的长篇小说《晚霞消失的时候》一问世就名重一时,引发了文坛内外广泛、深度的争论,构成新时期奇异、难忘的文学景观之一。时隔三十多年,该书作者礼平讲述了作品创作的过程...
复课·批黑教材·“反动权威”吴晗 管 宁 对于那个本应是我们这一代人最青春辉煌但现在只能称之为“最混账”的时代,当时的许多人和事,随着时光的流逝和&ldquo...
六十年代末期四中文革琐忆 白 羽 我于 1968年初(13岁)进入北京四中学习,当时虽有“新四中公社”等红卫兵组织存在,但很少见他们在校内有什么大的政治活动。只记得看过他们的大型合唱团演出,演唱《红卫兵组歌》、...
1、纪英楠来信 77 文革是一场浩劫,学校是重灾区之一,当时听说北京一些中学的校长、老师 被残忍地殴打、折磨至死,心里就非常震惊,因为在我的思想里,中学老师对自 己的成长是很重要的,除了家人,老师应该是最尊敬和亲近的人,而作为上中学 ...
这是一个奇迹 ——为沙漠《我心深处》序 白 桦 我和坤权(注:沙漠本名张坤权 )、 中 敬 相 识 已 经 有 三 生 三 世 了 。 不 是 吗 ?五十多年的生生死死,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,够长的了。何况我指...
翻译家的故事 林 达 前些时候,看了一本很好看的书,《一本书和一个世界》。 那是一些著名的翻译家,或写出一本书的翻译经验;或围绕原著、作者和译者,叙述动人故事;或将几十年译者生涯的体会,娓娓道来。这些翻译家的年龄,从 1909年出生,...
4、(美)徐军来信 感谢将我的文章转给冯敬兰、宋彬彬,我很愿意与她们交流。上次读了关于宋彬彬的座谈后,我本想给你们写一则读者来信,但后来见来信众多,就不凑这个热闹了,给你们当编辑的省点事儿。《记忆》真的办得很不错,特此祝贺! 我跟你们...
天津市汉沽区公社、村、街更名表 关于公社、大队、村、街更名的通知 政办字第 58 号 各机关、企事业、工厂、学校、人民公社、街道办事处: 随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开展,一个横扫“四旧”的革命洪流正荡涤着旧社...
回答鲍国芳女士的质疑 童 话 《记忆》50期有鲍国芳女士《尊重历史真实是最起码的》(下简称《尊重》)一文,对我写的《师大女附中学生闻佳的文革冤案》质疑。我对鲍国芳女士 “为什么非要把闻佳遭遇与红卫兵扯到一起”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