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(Register)
  • 登录(Login)

  • 搜索
  • 热门
  • 最新
  • 著作
    学术论著 个人传记 回顾文集 其他 长篇 中篇 短篇 知青
  • 期刊
    记忆网刊 记忆季刊 昨天 往事 巴山夜雨 文革博物馆通讯(华夏文摘) 记忆月刊 华夏文摘
  • 论文
    文学
  • English
    Papers
  • 清华
    讲座

搜索结果(Search Result),关键词:

良知的拷问(选载之二十二)
CR765

很难理解。最近这二十多年,文革的相关信息受到屏蔽,复杂的情况很难得到充分展示,更缺少讨论的空间,后人容易把文革想得很简单,非黑即白。80年代邓小平从政治角度考虑,主张“宜粗不宜细”。当时如果算细账,清理谁害过人,谁害过人又受过害,不太好办。...

阅读
代《李作鹏将军画传》序
CR782

几天后的一个下午,江青进了二层一间门朝南窗向西的小房间,不许别人进。一会儿烧东西的烟味飘到楼道,越来越浓。过了很长时间,江青出来了,她头发散乱全身烟味,衣服被汗水湿透。事后打扫卫生的同志说西边窗户大开,大花盆里的纸灰都满了。此后过了一段时间...

阅读
释为毛主席而战
CR782

据我观察,林彪用脑过度,入睡困难,睡眠奇少是影响他健康的一大因素,加之清教徒一样极其简单的饮食,且常年不做调剂,造成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,也严重影响他的身体健康,以致常年体重不过90来斤,50多岁时就像一个耄耋老人。在当时的中央和军委领导高层...

阅读
回忆文革“串联”
CR783

80年代邓小平从政治角度考虑,主张“宜粗不宜细”。因为既受过害,又害过人的干部太多,他们相互之间打起来就扯不清了。共产党的政治运动,不是始于文革,从二十年代就开始了,后来有延安整风。1959年毛泽东决定整彭德怀,中央全会的会场跟文革批斗会也...

阅读
良知的拷问(选载之三十一)
CR783

友:“万寿山上到底有没有泉水?”回答是否定的,说是除非下雨,山上的水流下来,如同泉水一般。我当然去了广场,那里比文革时多了一幢方型的大建筑,我没有进去,但象很多人一样,见过里面摆设的照片,这让我想起儿时(五十年代)流传于上海部分地区的一句童...

阅读
良知的拷问(选载之三十)
CR781

而且又充分暴露,1965年在中南海所说的“真理也许在你身边”,实在是施放的烟幕弹;“我让你去西南三线是诚心诚意的”,实则是言不由衷的虚情假意。先把他放到四川,让他在四川继续“放毒”,再让红卫兵揪到北京进行无情地批斗,完全是毛泽东精心设计和导...

阅读
“八·五”祭——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摧残
CR777

事,公开忏悔,他说:“自己应该成为反面教材,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要被遗忘。”在经济急速起飞、物质生活兴旺无比的时代,文革已被遗忘,年轻一代已不知文革为何物,更不知道毛泽东时代是个什么样的黑暗时代,“史盲症”已成普遍现象。文革对中国社会的戕害、对...

阅读
珍宝岛事件与中共九大
CR786

我非常沮丧,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一步也挪不动了。周谷声也很失望,但又不甘心白来,他说:“你去问问看门的工人吧,问总比不问好。”我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办法。“工人同志,我们向侬打听一个人,你们厂里有没有一个叫做黄金海的人?”“有,你们明天来。”“...

阅读
国家道歉和法律赔偿
CR786

□ 摘自《领导者》第29期(2009/8)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【拒绝遗忘】国家道歉和法律赔偿·唐 燕·一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对文革作了明确的结论:文革...

阅读
文革初期的大民主:一个概念的名与实
CR785

进行积极有效的、渐进有序的政治体制改革,要想解决种种社会痼疾是万万不能的!2007年8月2日 动笔2011年12月30日 完成征求意见稿2013年1月24日 终稿 于杭州〔全书选载完〕□ 摘自《良知的拷问》(香港)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2013...

阅读
<257258259260261262263264265266>

© 2020 - RemembranceLibrary - Privac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