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(Register)
  • 登录(Login)

  • 搜索
  • 热门
  • 最新
  • 著作
    学术论著 个人传记 回顾文集 其他 长篇 中篇 短篇 知青
  • 期刊
    记忆网刊 记忆季刊 昨天 往事 巴山夜雨 文革博物馆通讯(华夏文摘) 记忆月刊 华夏文摘
  • 论文
    文学
  • English
    Papers
  • 清华
    讲座

搜索结果(Search Result),关键词:

海 鸥 大串联见闻(一)——农业学大寨
125记忆125期

——农业学大寨海鸥继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检阅红卫兵之后,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不断上京接受检阅。到1966年的9月上旬,毛泽东已经数次接见红卫兵。红卫兵的食宿行全部由国家承担,几千万人口在中国流动,或去煽风点火...

阅读
朱 特 插队的那些事(八)——雨村的日子
125记忆125期

——雨村的日子朱 特我是一个农民。从小就生活在冀中老家,到了7岁祖父把我带到京城准备上学,只因我的生日差俩月不足7岁,人家小学说什么也不要,让我再等一年。我赶上人口爆炸的年月,正当要读书的时候却是孩子多学校少,...

阅读
1.袁洪权谈124期之得失 2.孙沛东谈李南央之文
125记忆125期

1.袁洪权谈124期之得失由友人转来《记忆》第124期,这是我第一次读该刊,一口气读完,获益匪浅。因我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,兼及共和国历史,特别是共和国前后文学转型的细节性关注。这里,我主要谈对两篇文章的阅读感受。一是丁东老师的《口述...

阅读
胡杰和他的版画——祖国:Fatherland & Motherland
125记忆125期

阅读
冷卫口述—(二):山寨插队
125记忆125期

阅读
小鹰 清华文革反思——红卫兵运动的三个时期
123记忆第123期

清华文革反思——“红卫兵运动”的兴、盛、衰

阅读
小鹰 清华文革的七·二七之谜
123记忆第123期

小 鹰从大尺度上来看,清华人在文革中只干了三件事:赶走工作组、打倒刘少奇以及用一种奇特的方式终结了全国的武斗。这三件大事也标志着“红卫兵运动”的兴起、鼎盛与衰亡的三个阶段。注意,我们这里所说的“红卫兵”并非特指某个组织,它既包括早期的“老兵...

阅读
李南央 从保尔与冬妮娅谈起——活法儿的自由
123记忆第123期

从保尔与冬妮娅谈起——活法儿的自由李南央1997年12月号的香港《开放》杂志刊登了我那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后,我曾给编辑金钟先生写过一封信,希望他能发表在紧接着的下一期上。可能因为新闻焦点的转变,《开放》并没有如金钟先生告诉我的那样,在接下的一...

阅读
梁幼志 复旦大学召开“毛泽东时代的文化遗产”国际学术研讨会
125记忆125期

梁幼志2015年1月9—10日,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和海外中国研究的权威学术刊物《中国季刊》(TheChinaQuarterly)共同举办了“毛泽东时代及其遗产:文化大革命”学术研讨会。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3...

阅读
谢静文 《马思聪蒙难记》在香港出版
125记忆125期

谢静文2014年12月,香港大山出版社推出《马思聪蒙难记》一书。作者是马思聪的次女马瑞雪。作为文革的亲历者,马瑞雪在书中详尽地记录了在文革风暴初起之时,马思聪被红卫兵打成“资产阶级反动权威”、“吸血鬼”、“牛鬼蛇神”而遭到野蛮的批斗的情形。...

阅读
<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>

© 2020 - RemembranceLibrary - Privac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