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注册(Register)
  • 登录(Login)

  • 搜索
  • 热门
  • 最新
  • 著作
    学术论著 个人传记 回顾文集 其他 长篇 中篇 短篇 知青
  • 期刊
    记忆网刊 记忆季刊 昨天 往事 巴山夜雨 文革博物馆通讯(华夏文摘) 记忆月刊 华夏文摘
  • 论文
    文学
  • English
    Papers
  • 清华
    讲座

搜索结果(Search Result),关键词:

孙丹年 我的父亲母亲——一个右派女儿的回忆
115记忆第115期-copy

我的父亲母亲——一个右派女儿的回忆孙丹年引 子孙铭勋是贵州人,农民的儿子,生于1905年12月。小时候念过私塾,后从贵阳师范学校毕业。1928年因思想苦闷,走出贵州,到了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。他在南京被困住了,既没有工作,又不能入学。很偶然的...

阅读
津平 夫妻年年盼鹊桥——忆我的同事康翊和傅凤华
115记忆第115期-copy

夫妻年年盼鹊桥——忆我的同事康翊和傅凤华津 平我要讲的是一对恩爱夫妻的悲惨故事。男主人公叫康翊,女主人公叫傅凤华,都是我的同事。老康解放初期是个中学生,一味追求革命,抗美援朝时参加了志愿军,在朝鲜多立战功,并加入了共产党。战争结束后,他在1...

阅读
1.樊建政纠正114期来信之误
115记忆第115期-copy

1.樊建政纠正114期来信之误《记忆》编辑部:《记忆》第114期刊载的笔者关于《记忆》第113期金光耀老师的大作《文革风云现纸上——读〈复旦大学大字报选〉》三处论述的一点商榷的文字,虽经笔者反复斟酌、修改,但仍然存在一处重大笔误:“‘上海市...

阅读
2.章铎谈《北京大学大事记》的出处及114期的两处误植
115记忆第115期-copy

2.章铎谈《北京大学大事记》的出处,及114期的两处误植《记忆》编辑部:《记忆》第114期“北京大学1966年大事记”一文,就是《北京大学纪事》2008年版的内容,我认为应该注明这一点(2008年版与1998年版比较,新增加的内容有很大的倾...

阅读
3.与崇明县、金山县部分贫下中农座谈纪要
110 REMEMBRANCE_No110

与崇明县、金山县部分贫下中农座谈纪要·62·记忆 REMEMBRANCE 2014年3月31日 第110期 座谈时间:1967年11月中旬 参加座谈对象:崇明县堡镇公社四大队,金山县吕巷公社前进大队等部分贫...

阅读
1.高等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——上海科技大学工人班的调查报告
110 REMEMBRANCE_No110

——上海科技大学工人班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的时间?“工农及其子女有享受教育的优先权。”这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很早就指出的教育为谁服务的正确方向。但是解放十七年来,中国赫鲁晓夫及其在教育界的...

阅读
叶维丽、马笑冬 从“公主”头上的纸冠到红卫兵手中的皮鞭——中学的阶级路线与“革命化运动”
110 REMEMBRANCE_No110

从“公主”头上的纸冠到红卫兵手中的皮鞭

阅读
潘祛病 从左向左:十七年教育指导思想浅论——以中学政治课的调整为例
110 REMEMBRANCE_No110

从左向左:十七年教育指导思想浅论

阅读
2.选好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的苗子是搞好教育改革的第一关——和驻崇部队干部的座谈纪要
110 REMEMBRANCE_No110

——和驻崇部队干部的座谈纪要一、 大学校门为谁开?参加座谈会的解放军指战员首先都以强烈的阶级感情,控诉了旧教育制度为培养剥削阶级精神贵族的滔天罪行。苦大仇深的老孟同志说:“解放前我们贫下中农祖祖辈辈...

阅读
文革前的“阶级路线”问题——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考察
110 REMEMBRANCE_No110

阅读
<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>

© 2020 - RemembranceLibrary - Privac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