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结果(Search Result),关键词:
·卢健辉·中国大陆首个以“文化大革命”残酷历史为展出题材的“文革博物馆”在广东汕头问世。这个“半官方”性质、由民间出资兴建的博物馆获得中共元老任仲夷、文坛巨人巴金及大批老一辈中共党员的支持,其间几经波折。香港明报今天报导,由于这是中国首个以...
·子 南·前些时候我在《随想录》里记下了同朋友的谈话,我说“最好建立一个‘文革’博物馆”。我并没有完备的计划,也不曾经过周密的考虑,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:这是应当做的事情,建立“文革”博物馆,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。1985年,巴金写下了上面...
【难忘岁月】《风雨人生路》摘载(之二)·刘文忠·驳斥“十六条”文化大革命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波澜壮阔地疯狂发展。一批又一批,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市,所谓“混进党里、政府里、军队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”,即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”纷纷“落马”罢...
【文革探讨】《江青文选》的来龙去脉·史爱国·“江上有奇峰,锁在烟雾中,寻常看不见,偶尔露峥嵘。”这首诗,深刻揭露了江青要实现 个人野心的狰狞面目。 “文化大革命”初期,江青一伙的政治势力在党内一度占据上风,“中央文化革命小组”(简 称中央文...
·舒 云·1970年8月23日,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。开幕式由毛泽东主持,周恩来宣布会议的议程有三项:一是讨论修改宪法,二是讨论新的五年计划,三是讨论战备问题。前两项议题中央都有文件,中央委员们报到后,就人手一份新宪法的修改报告和五年...
·马恩成·我是1966年4月调离陶铸办公室的。离开后虽仍在中南局机关工作,但和陶铸的接触就很少了,只能通过有关会议知道他的一些观点和动向。有几个会议是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带关键性的,其中一些内容又是鲜为人知的,因此很值得回忆。◇ 突然给自己扣上...
·楚 文·1976年——是毛泽东发动“文革”的最后一年,也是中国政坛的多事之年。尽管当时我还是一个未喑世事的少年,但这一年中国政坛发生的桩桩大事,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。其中,印象最为深刻的,莫过于“中国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...
曹轶欧与“第一张大字报”关系再考订·印红标·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学聂元梓等7人的大字报,被毛泽东赞誉为“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宇报”〔1〕。关于它的产生,有不同的说法。“文化大革命”结束以后,权威的说法是:这张大字报由康生和他的妻子曹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