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结果(Search Result),关键词:
·叶卫平·在这烈火硝烟的年代,红色风暴中,曾悄悄绽开过的一朵并不明艳但纯洁无瑕的初恋的小花。新年和母亲话家常。电话线那边,母亲提醒我,我的大女儿刻下正是我当年冲锋造反的岁数,一般的意气风发,也一般的“叛逆年华”。思绪禁不住,倒流回到那举国疯...
·易嘉岩·1971年“九一三”事件发生四天后,9月17日,周恩来将中央关于林彪叛国出逃自取灭亡的通知稿送毛泽东审定,毛泽东批示“照发”。这个通知将“九一三”事件定性为林彪“仓皇出逃,狼狈投敌,叛党叛国,自取灭亡”。自此,“叛国”成为林彪的一...
我祈祷,为这段历史的亡灵·周孜仁·差不多过了整整一个半月,一位远在深圳的年轻朋友才非常热心地给我打来电话(电话打了将近两小时!)。他要我查一查《南方周末》关于重庆沙坪坝红卫兵公墓的文章。他说我应该是那一段历史的见证人。他曾听我讲过1967年...
·许志林·有人把在网络上对恐怖事件幸灾乐祸的“爱国者”比作红卫兵,我,一位当年的红卫兵,写下了如下看法:在《一个中年人是如何认识美国的》一文中我已说过,因为自己的出身成份好(工人),在1966年,十五岁的我也成为一名红卫兵。在这里,首先要明...
【重建历史】“文革手抄本”与民间阅读·解玺璋·现在常有以怀旧为理由将“文革”中的某些作品拿出来招摇的,比如所谓“红色经典”的复排复演,被很多人说得神乎其神,说穿了不过是想利用当下某种畸形的社会心理赚一把钞票。另外,它还可能对人们认识“文革”...
·冯骥才今年五月间,我对几十名非文革经历者——也就是一九七六年以后出生、根本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一代——进行采访,询问他们对文革的印象及其由来,以及每个人的看法。年纪最小的为十二岁,最长的为二十岁。一律照实记录,摘其要点,公布若干。读者从中可以...
·朱大可·文革是自由游戏的光辉年代。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够如此尽其所能地嬉戏和狂欢。这个国家的灾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孩提的庆典。教育、管制和束缚崩溃了,世界蒙上了一层诡异而脆弱的无政府主义微笑。越过诸多的苦难,一种新的法则在儿童的王国里建立起来...
·张郎郎·大家都知道,文革中有几次杀人高潮,就像“红八月”学生杀人,我现在讲的主要是“一打三反”。“一打三反”是文革十年中的一个小阶段,重点是打击现行反革命,但在这个短短的时间内,从一九七零年一月到五月,但实际上应该是六九年八月开始,有些地...